經(jīng)常網(wǎng)購的小伙伴對運費險應該不陌生,這項服務誕生于 2010 年,至今已有 10 余年。在網(wǎng)購發(fā)展初期,由于一直存在退換貨時該誰來承擔運費而產(chǎn)生的糾紛,為解決消費者的顧慮,有保險公司專門推出了退貨運費險。如果收到的商品并不滿意,要申請退貨時,有“運費險”的商品,退貨的運費由保險公司支付。
運費險可以讓消費者放心下單,有效提升了購買率,此后運費險也成為很多商家參與618、雙11等大促的必備條件。然而,運費險也讓“羊毛黨”們鉆了空子,“羊毛黨”利用快遞報價和保險公司定價之間存在價差的規(guī)則漏洞賺取利潤。
運費險賠付金額 - 實際快遞費用 = 薅羊毛的利潤。
“羊毛黨”會在平臺專門找有運費險的店鋪下單商品,到貨后再退貨,以此來賺取差價,退貨的數(shù)量越多,賺得越多。
運費險一般賠付金額在5-12元左右,最高為25元,但實際寄回的運費可能只要3-5元錢,如此一來就有了差價。
比如,這一單運費險顯示,“自行寄回或上門取件,預計可賠付25元”:
那么退一單就能賺取20多元的運費差價。
如果選擇“自行寄回”,若寄回的量大,可以和快遞員議價,將一單快遞壓到4-6元/件,甚至更低,遠低于運費險賠付金額,依然有得賺。
如此“薅羊毛”行為,不是個別案列,在網(wǎng)上搜索可以發(fā)現(xiàn),有不少博主傳授如何薅運費險的教程,有網(wǎng)友用這樣的辦法在一天之內(nèi)就賺取了上百元。
甚至已形成一套灰色產(chǎn)業(yè)鏈。據(jù)報道,有人專門租倉庫做起“薅運費險羊毛”的生意。這個生意大規(guī)?;僮?,一天買一萬單,一單賺取運費險差價4元,單日可獲利4萬元,一個月可達120萬,一年賺過千萬,等于一家中型企業(yè)的年利潤。
除了批量購買小件商品后故意退貨,賺取差價外,羊毛黨還盯上了大件運費險。
大件運費險主要是針對購買大件商品(如家電、家具等)時可能發(fā)生的運輸途中損壞或遺失而設立?的險種,大件商品的保費相較于小件會高一些,理賠額自然也更高。比如這一單顯示投保大件運費險需要15.47元,最高賠付150元。文章開頭提及的“有人用運費險8個月騙到了100多萬”,兩名涉案人員正是利用大件運費險進行大量虛構交易。
涉案人員用自己和親戚朋友的身份信息注冊了一大批網(wǎng)店、支付寶賬戶,之后在網(wǎng)店里面上架橡膠床墊之類的大件商品,再用自己注冊的一個支付寶賬戶,在自己的網(wǎng)店里面下單,下單的同時就會投保大件商品運費險。
據(jù)悉,相關大件商品運費險的保費一般是18元到30元不等,賠付金額有的是一單250元。
下單成功后,就會在另外一個網(wǎng)站上上架一些價格很低廉的商品,再下單之后,會直接生成訂單號,然后低價商品的訂單號填到大件商品的退款頁面,系統(tǒng)就識別完成了這一次退款退貨,之后250元的保費就會打到涉案人的賬戶內(nèi)。隨著退貨率的提升,商家被迫承受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
某女裝品牌創(chuàng)始人算了一筆賬,服裝行業(yè)一筆退貨訂單,在沒有收益情況下要付出成本約15元,等于廣告費、包裝物料、快遞費的投入直接打水漂。
如果按照客單價200元,月銷5萬單,月銷售額1000萬元的情況,保守算40%退貨,因退貨產(chǎn)生的損失達30萬元以上,連帶成本每月?lián)p失過百萬。
表面上看,付出代價的是保險公司和商家,但實際上為此買單的最終還是消費者。
當保險公司或商家無法從交易中獲得合理回報時,就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提高保費,這樣的結果是消費者退貨成本驟增;一種是取消運費險,如此會影響消費者購物體驗。怎么選,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都是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有電商從業(yè)者透露,選擇一部分客戶支持“運費險”,另一部分則關掉“運費險”后,結果顯示,售后糾紛減少、運營成本下降的同時,退款率也下降10%左右。
也就是說,對于商家來說,關閉運費險服務確實可以篩選掉一批隨意下單的消費者。
從“僅退款”到“運費險”,羊毛黨利用商業(yè)規(guī)則的漏洞進行不當獲利,普通消費者成為“最大輸家”。
而對于這種情況,目前相電商平臺也采取了相應措施,比如簡化退換貨步驟、判定異常賬戶、加大優(yōu)惠補貼力度、降低運費險價格等。
從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角度看,“運費險”本身并無問題,關鍵是如何優(yōu)化規(guī)則、堵塞漏洞、消除隱患,幫助真正需要這項服務的人。說到底,一個良好的購物生態(tài),離不開商家、平臺、消費者等各方的共同守護,最終受益的才會是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