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637-7717
備案專員
0760-88308377
如果沒有找到你需要的問題,隨時聯(lián)系我們
但多數(shù)用戶不知,退訂費用往往需要自己買單,費用從用戶話費中扣除。好在這個世上始終有“較真”的人。 近日,江蘇南通中級人民法院發(fā)布的一起案例引人深思,王某因回復“xx教育”的一條廣告退訂,而被扣費0.1元,將其告至法庭,要求賠償各類費用合計2500元。根據(jù)王某調查,該短信號系某網絡科技公司使用。. 該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在未取得王某同意和請求下發(fā)送商業(yè)短信,構成對其個人信息權益的侵害。于是法院判決:該網絡科技公司需賠償王某短信退訂費0.1元以及合理支出800元。 這種判決并非沒有依據(jù),對于這種未明確規(guī)定的費用,《民法典》第511條規(guī)定:“履行費用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睒I(yè)內律師也表示,像這種“不請自來”的營銷短信,其發(fā)送行為很可能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guī),因違法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失的,理應賠償,用戶產生的損失也應由侵權方承擔。同時,《民法典》第1033條規(guī)定:“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以下行為:以電話、短信、即時通信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span> 在法律人士看來,商家發(fā)送營銷短信,用戶退訂是行使拒絕接收的權利,非義務,因此產生的費用應由商家承擔。且商家和運營商是營銷短信的受益者,用戶未從中獲利,不應承擔退訂費用。 然而有些平臺另辟蹊徑想要逃脫法律責任。 據(jù)工人日報,一消費者曾下載并注冊了某生鮮平臺的APP。而后該平臺每日先后3次給其發(fā)送商業(yè)廣告短信,無奈下,該消費者只得回復“N”進行退訂,這便產生了0.1元的短信費用。 于是,這名消費者將其訴至法院,法院判令該平臺賠償短信資費損失0.1元。 不過,有媒體發(fā)現(xiàn),在案件結束后,該平臺竟在用戶協(xié)議中新增內容“如用戶選擇通過電話或短信方式辦理退閱,請自行承擔相應電信資費?!?/span> 對此,法律人士表示,這是明顯的霸王條款。新增內容不僅加重用戶負擔,還規(guī)避了平臺責任,以“捆綁”的形式寫入協(xié)議,有違公平。 根據(jù)《民法典》第496條規(guī)定:“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確保合同條款不會過分偏袒自己而損害對方利益。如果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未履行上述提示或者說明義務,導致對方當事人沒有注意或者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那么對方當事人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關于退訂短信費用由誰承擔一事,早在2023年9月便有網友向工信部提出建議。該網友建議,各級有關部門應當對退訂訂閱短信發(fā)送“TD”所產生的資費由誰負擔加以明確,為保護用戶一方權益,減少短信騷擾,退訂短信的0.1元資費應當由原始信息推送者負擔。 彼時工信部回復網友稱將認真研究并納入后續(xù)治理工作。但直至目前,退訂費用由誰承擔卻并未有明確的規(guī)定。 退訂短信費用由誰承擔的問題涉及法律、行業(yè)規(guī)范和技術治理。盡管當前司法實踐傾向于保護用戶權益,但系統(tǒng)性政策仍需完善。一毛錢的損失事小,但關乎消費者權益可就不是小事了。相關部門理當盡快改進現(xiàn)行的營銷短信退訂規(guī)則,要求退訂短信的資費由原始信息推送者負擔,至少不應由消費者負擔。改變這一規(guī)則并不需要太大的技術成本,只要監(jiān)管部門積極作為,運營商全力配合,消費者零成本退訂營銷短信并非難事。
為此,廣大用戶在面對營銷短信時,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被無端扣費,一旦遇到權利受損,可借助法律來保護自己。首先保存證據(jù),將短信原文、發(fā)送號碼、時間戳等截圖保存;其次通過工信部碼號平臺(https://ythzxfw.miit.gov.cn)查詢發(fā)送方主體;最后謹慎操作,若發(fā)現(xiàn)是非官方認證號碼,不要輕易退訂,很可能是“陷阱”,可優(yōu)先聯(lián)系運營商或撥打12321進行舉報。 |
Copyright ? 2011-2023 sh-ar.cn All Rights Reserved 奇異互動版權所有 粵ICP備13047411號
粵公網安備4420000244245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編號:B1-20190875
政企對接/代理折扣/大客戶/投訴QQ:2881279586
本站已支持IPV6訪問